今年七夕是几号(今年七夕是几号2022)
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传统节日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关于七夕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就是牛郎织女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人们对星星月亮的崇拜而来。关于七夕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源自于对自然天象崇拜。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把黄道附近一圈亮度变化区域称为“天圆地方”。黄道带在天球上绕一圈约为365.2422度,与天球相对应的天区称为“人间”。在地球上看天空,天区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在天球北极附近(即天圆地方)是最亮的部分,称为“夜天”,其亮度大约是太阳的150倍;在天球赤道附近(即天圆地方)是最暗的部分,其亮度大约是太阳的10倍;在天球北极附近(即天圆地方)附近是最亮的部分,称为“地上”,其亮度大约是太阳的50倍。
1、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从古代流传至今,并成为一个传说。牛郎,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清苦。父亲早逝,母亲勤劳善良,但因没有文化,劳动不得法,身体又很瘦弱。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经常是母亲出去干活还得去借人家的米回家煮饭。牛在牛栏里也很难吃饱。哥哥们都很小,读书的费用又得不到解决。牛郎常常叹息:“老天啊!为什么穷得这么可怜?”
有一天,牛郎看见天上一颗闪亮的星星在向他眨眼。他好奇地问:“那是什么?”星星回答说:“那是织女姐姐!”牛郎想:织女长得什么样呢?我要去找她。
于是,牛郎离开家去找织女织女姐姐了。
一年过去了,牛郎每天都在那颗星星下面等啊!后来有一天,牛郎发现星星上面有一个小洞,便顺着小洞往上看去:只见织女正在天上织衣服。
他赶紧跑到织女身边问:“织女姐姐,您为什么在天上织衣服呢?”织女微笑着说:“我在为大家织布啊!”“那您为什么不下来呢?”“因为我想让大家穿得更暖和一点!”牛郎又问:“那您为什么要织衣服呢?”织女回答说:“因为我想让大家生活得更幸福!”牛郎听了后很感动,他和织女慢慢地相爱了。
第二年的七夕之夜,他们就举行了婚礼。婚后,他们男耕女织,幸福快乐地生活着。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后来他们住的地方被山神发现了。山神很生气,就把牛郎和织女抓到天河中隔开。
从此他们只能在每年的七夕才能相见。后来人们常用“牛郎织女”比喻夫妻分离。
2、乞巧的习俗
乞巧,是七夕节的重要习俗。在明清两代,七夕乞巧的风俗更为盛行。据有关资料记载,从周代起,女子就在七夕这天拜织女、乞求心灵手巧。她们穿针乞巧、拜织女、吃巧果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七夕节又叫“七巧节”。因传说在每年的这个时节,天上的牛郎织女会鹊桥相会,故这一天又被称为“乞巧节”。为庆祝这一节日,宋元之际在民间形成了“接鹊桥”的节日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拜织女,以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
《东京梦华录》记载:“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松果置地上,以验七情之足健否。”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夕前三日定花神、作诗赋、置果子以次封藏之。”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人家皆洒酒松花于水嬉,断不可少。”
明清两代,七夕乞巧仍很盛行,而且热闹程度不减往昔。从文献记载和民间流传的许多七夕故事中可一窥其影子。《春山雅集图》描绘了宋代七夕节的情景:“七月七日为牵牛生日,士女游于庭者,莫不焚香拜祭云。”
明清时期的七夕节俗更具规模:北京、天津地区有乞巧市、走百病、做巧果、打巧牌等活动;江浙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广东广州地区的乞巧市则包括打鬼、点灯、供佛、拜七娘等活动;而在福建则流行着拜魁星、求状元及第的风俗;在浙江绍兴地区则流行着穿针乞巧活动……
时至今日,七夕节俗仍在不同地域以不同形式传承发展着。比如北京人仍把七夕视为一个浪漫的日子,并在这天举行各种活动:或为女儿买一顶花轿,让她出嫁;或为父母买一张床;或为丈夫买一件衣服;或为孩子买一件礼物……
而在一些南方城市里,则流行在这一天喝“巧水”的习俗。所谓“巧水”就是用小石投入水中即可获得巧值,喝了巧水会变得心灵手巧。人们认为用小石可使水面浮得更平,还可借水面的浮尘来辨别牛郎织女的方向。
3、拜魁星
魁星是古代文人最崇拜的神祇。在民间,七月七日为魁星的生日,拜魁星的风俗起于唐代,宋人也有拜魁星的习俗,但一般是在七夕之夜。旧时民间传说,魁星主文事,遇到他则文章错不了。士子们在这个晚上都要举行拜魁星活动,如有发现,一定要小心改正。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最后一名称魁的说法流行,所以拜魁星便与求取功名联系起来。
拜魁星的活动形式与官方的祭仪相同,也是由“文”和“武”两部分组成。拜魁星的准备工作,是在七夕前几天就开始的。人们要在晚上将方桌摆在院子里,桌旁放一大盆水和一大桶墨,准备就绪后就焚香祭拜。魁星是天界第一位神(即北方之神),为文运之神、文运之帝、文章之神。他掌管天下读书人的生辰八字。民间认为“魁星主考”,只有科举时代的读书人才可以祭拜他。因此,凡是读书人都很重视这个节日。拜魁星的时候,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祈求他保佑来年能考取功名。
拜魁即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试时能够文章写得好一点。有些人为了乞求取得更好的成绩,还会在魁星像前放置一只盛着水的铜盆或墨桶。据说这样就可以在考试时写出更好的文章了。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叫做“拜鞋”的习俗。有许多少女喜欢穿着漂亮、可爱而又能吸引人眼球的鞋子(比如大人鞋子)到野外去行走或奔跑时“踩踏”庄稼或花草,使其枯萎或受伤。这些少女就认为这样就可以与自己喜欢的人永远在一起了。因此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拜鞋”这种习俗。
拜魁星是一个仪式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后才能进行下面的仪式:把写着“魁星”名字的红纸贴在门上、窗户上或其他醒目的地方;或者把写有“魁星”名字的纸贴在大门上、窗户上或其他显眼的地方。
4、乞求爱情
乞求爱情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都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乞求爱情是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情感体验。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人们常说的爱情,不是指狭义上的男女爱情,而是指男女之间两情相悦而产生的爱慕之情。如:《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中写到“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取妻,必态度于下;岂其取妻,必谨而信;岂其取妻,必正而完”。由此可见“七夕”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是多么重要。
本文链接:http://www.quarkradio.com/n/11264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