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2020(今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2020放假)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即冬至后的第105天。时间点在公历4月5日前后,即农历三月初三或四月五日。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流行于中国各地,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在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既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重要的节气节,这一天里,人们会祭扫祖先的坟墓,同时还要踏春游玩,所以清明节又被称为“踏青”节。
在古代民间有“三月三,吃蛋(蛋)子”的风俗。人们会在这一天用新米、新面、新油等制作各种鸡蛋、鸭蛋来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健康。后来又有了“吃蛋”的习俗。
一、扫墓祭祖
清明节扫墓祭祖,这是一项古老的传统习俗,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清明扫墓,即为“祭祖”。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摆上香烛、供品、纸钱等,对着祖先的灵位行礼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怀念之情。这种习俗始于春秋时期,后来逐渐盛行。
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有三种境界:“生”“病”,死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祭祖就是一种重要的活动之一,清明祭祖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它是纪念祖先、寄托哀思的一种活动。清明祭祖,最重要的就是要祭拜自己的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和思念之情。
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日子里,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扫墓祭祖。我们常常说“清明节”,可有多少人知道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据历史记载,“清明”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礼记·月令》记载:“仲春与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先羞忌之心,以为民物。”这里所说的就是清明节。
自2008年起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美德,不仅可以弘扬孝道、祭祀先祖、缅怀先烈、传承民族精神、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等多个方面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根据历法规定清明节在公历4月5号前后三天内均可进行扫墓祭祖活动。而今年清明时间为4月4日至6日。
清明扫墓祭祖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清理坟墓周围杂草杂物;在坟墓上压一张纸(寓意有祖先在上面压着);烧一些纸钱;放鞭炮;插一株花(寓意祖先安息);拜祭一下先祖(烧纸钱);把供品拿出来吃掉(这叫“上香”);最后就是一些简单的仪式。
而在清明扫墓祭祖时还要注意几个方面:
1.要文明扫墓祭祖,不乱扔垃圾杂物、不损坏公共设施、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交通秩序等。
2.不要在坟头上踩踏庄稼或果实或进行其他破坏行为,因为先人们也是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着的人!
3.扫墓祭祖时要对先人们表达出一种感恩之情!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先人们感到欣慰!
二、踏青郊游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与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有关。人们在这一天踏青郊游,亲近自然,享受春天的美好。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古时踏青主要是到郊外去活动,可依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游玩方式,但大多都是以踏青郊游为主。
踏青郊游在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清明之风尤盛。每逢清明,人们都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去祭奠先人;在踏青游春时,还要顺便踏青田中的田埂,拾得草籽带回家种植在自家地里,以示对先人的纪念。
此外踏青还可以增进友谊,加强团结。古时又有“同行同止”之说,即同去登山、游玩、赏春等。唐朝时还产生了“春游”一词。后来踏青逐渐发展成了清明节的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踏青逐渐演变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流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习俗。扫墓祭祖,主要是对祖先进行“思亲”“思故”;郊游踏青则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春天美好时光的重要活动。
踏青郊游不只是小孩子们的事,不少成人也参加进来。他们在享受美好春光之余,还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心得体会;对于家人、朋友而言,则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对企业、单位而言,可以借此组织员工进行春游等户外活动;而对个人而言,则可增进身体健康、调节生活情趣。
三、荡秋千
秋千,意为牵秋千架。最早的秋千多为用两根绳索加木柱做成,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加铁链或竹片制作成秋千架。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记载说:“秋千者,高秋生时,立于长绳之下,而引之为戏者。”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四月五日为上荡日,妇女彩楼背之,曰‘荡秋千’。”
东汉应劭所说的“汉彩女”很可能指的是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唐《太平御览》卷八七三引《古今注·舆服》载:“汉时,宫中之戏为荡秋千。”荡秋千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游戏,最早是古人用来训练御马之术,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活动。荡秋千在南北朝时已相当流行,至唐朝时更成为盛极一时的大众游戏。据载,唐玄宗李隆基就曾命宫中画家画出不同姿势的女子供唐玄宗玩赏。在唐玄宗时,宫中就已流行秋千游戏。
唐玄宗有一位宫女叫韩寿姬,因善荡秋千而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据说这位宫女还是一位将军的女儿,因遭父兄弃养,被卖为官妓。她因身材纤小,不便在宫中生存,因此流落民间。她擅长荡秋千和跳胡旋舞,因此深得唐玄宗的宠爱。
唐玄宗在宫中常让宫女们表演荡秋千的技艺并令她们在宫中取乐。据说有一年,在宫中的一个特定日子里,这位宫女突然看到天上飞着许多彩鸟,她以为是皇帝赐给她的吉祥之鸟。于是她就用彩线系在秋千上向空中荡去。后来她荡得越来越高时就把线剪断了。唐玄宗知道后就给这位宫女加官进爵并赐给她黄金百斤、绫罗绸缎无数。
四、插柳
清明插柳,是为了辟邪消灾。因为柳树与“留”谐音,象征着不吉利的东西都要留在春天里。所以人们便在清明节头插柳,以求平安。据说柳能“留人”,所以有的地方清明祭祖时不仅要插柳,而且还把柳枝带回家插在门楣上。唐代诗人杜牧《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国民间在清明这天有插柳的习俗,用以避邪消灾。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柳树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有“辟邪”之意,所以才用柳枝来辟邪。不过插柳的习俗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不存在了,人们更多地选择在这一天外出郊游或踏青,同样可以欣赏到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心情。
本文链接:http://www.quarkradio.com/n/11262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