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解释)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中秋之夜,仰望着皎洁的明月,所产生的美好的意境和情思。全诗如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7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一生写诗5000多首,其中800多首被后人收录于《李白全集》中。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旷达不羁的风格,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潇洒飘逸,狂放率真,被后人誉为“诗仙”。有《李太白集》传世。
中秋诗有两大传统主题:一是思乡怀亲之作。
二是咏月咏月之作。这首诗写得比较全面、充分地反映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所见所闻所感。
诗中的“嫦娥”不是嫦娥奔月的神话人物,而是借指人间女子。“玉兔”不是传说中的月宫仙子或捣药的玉兔,而是指月亮中的一种动物;“桂树”不是桂树而是指月亮中的一种植物;“吴刚”不是传说中吴刚伐桂的故事而是指月亮上有许多桂花树;“玉兔”也不是神话传说中捣药之兔而是指月亮上有一种动物。总之,诗中的“嫦娥”与月亮上的玉兔都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人物。
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中秋之夜仰望着皎洁的明月,所产生的美好意境和情思。
本诗的前两句写作者抬头望月,看到了月亮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它“缺”而“圆”,好似一轮圆月,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作者以“缺”,以“圆”,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与明亮。诗人在这首诗里没有写月的形状,而是通过对月的描绘、描写月的盈亏变化和月的阴晴圆缺现象来表现月亮的皎洁明亮。这两句诗描写了三种月亮:一是白天里看到的月亮,二是晚上看到的月亮,三是月出时看到的月亮。诗人借这三种不同的月光,表达了自己不同心情。
第一句表现了作者抬头望月时心情非常愉悦;第二句表现了作者望着月亮时的心情非常陶醉;第三句则表现了作者望着月光时心里非常向往。诗人在描写月光时,采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等手法。
2、从诗意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明月是“圆”的,而不是“缺”的。
这一点,可以从诗中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来证明。《史记》卷八十五〈陈涉世家〉记载:“吴广之为广信令,发盗儿数百人,夜攻会稽。会稽太守陈婴,忠厚长者,方食,闻广有众心欲应之,乃夜起,率吏民击筑而唱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婴闻之,乃夜出击筑自高而下,应者皆下。广亦引兵而下。至则无人自高,吴广乃独先登,杀之。尽其地户壁皆下……
这是一段有关“陈婴”的历史事实。在此之后,又有不少人在陈婴的带动下起义反秦。因此陈婴之死与吴广起义是密不可分的。再加上吴广之死与李斯、赵高等人有关,所以当他们得知陈婴之死时就派人去杀他了。
由此可以看出,在李斯等人的眼中看来,明月是“圆”的而不是“缺”的。如果说月亮是“缺”的话,那也只能说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所造成的,因而不能认为这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3、“玉兔”是指月亮中的一种动物,而不是神话传说中捣药的玉兔。
玉兔是月宫中的一种动物,它是在月球上生活的,所以说它是指月球上的一种动物。神话传说中捣药的玉兔,其实就是一只兔子,也称它为月兔、蟾蜍或兔。玉兔原本不是什么动物,它是人类想象出来的一种东西。“玉兔”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淮南子·本经训》:“昔者王粲登楼赋月,而月中有玉兔焉。”后来,“玉兔”就成了月亮中的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的代称了。《说文解字》中对“兔”的解释为:“兔,兔也。从弓从夕,夕者,冥也。”这里说的“兔”就是指月亮上有一种动物,它不像传说中那样有很多只,而是一个大兔子。古代神话中月宫里有两种动物:一种是嫦娥、蟾蜍或玉兔;另一种是玉兔、蟾蜍或大灵猫。
4、“桂树”不是桂花,而是指月亮中的一种植物。
桂树,即“桂树”。桂,即木犀科落叶乔木,生于路旁、荒地、山坡或沟边,高可达20米。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有柄,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圆锥花序腋生,花冠淡黄色、白色或紫色。花、果均有浓郁香气。果实在成熟前开裂,有明显的种子,种仁味苦。
“吴刚”不是传说中吴刚伐桂的故事而是指月亮上有许多桂花树。神话传说:相传月亮里有个神仙叫吴刚,是天宫里的大将军。他因不愿做神仙而欲离开天庭。玉帝得知后十分恼怒,就派大力士把他的手和脚都砍掉了。吴刚非常难过,就在月圆之夜来到月宫向嫦娥要求原谅并接受惩罚。他每日砍伐桂树以作小舟在月宫与嫦娥作伴。后来月宫里的桂花都开了,吴刚还是每天砍伐、每日与嫦娥相伴、但嫦娥总是不原谅他……直到她去世也没有过上一天平静的日子。从此人们就把桂花当做幸福、团圆的象征来对待,并把中秋节定为团圆节。
5、“吴刚”不是传说中吴刚伐桂的故事,而是指月亮上有许多桂花树。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所见所感,写得很有特色。诗中说“我寄愁心与明月”,但这“明月”并不是我们所常见的那一轮明月,而是月亮上的一种植物,诗人把它叫做“吴刚”。所谓“吴刚”,是说月宫中的那棵桂树。这首诗的标题为《十五夜望月》,前四句都是写关于月亮的事。关于月亮的事,作者已在前面两首诗里写过了。如“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说“我”在月圆之夜思念远方的亲人;“今夜月明人尽望”是说我在圆月之下思念亲人。这是因为,月亮上有一种植物叫桂树,长着许多桂花,因而有了“吴刚伐桂”之说。桂树既可以用来比喻人的高洁品格,也可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这里诗人把月亮上的“桂树”也写进诗里,表示自己对月亮上的桂树十分喜爱。这样写,自然比直接地说月亮上有桂花要好得多。
6、“玉兔”也不是神话传说中捣药之兔,而是指月亮上有许多桂花树。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里有一棵高万丈的桂树,绿叶长得郁郁葱葱,一到秋天,桂花纷纷开放。桂花的香气飘到天宫里,王母娘娘赏给了玉帝一些桂花,玉帝便赐给人间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姓吴名刚。吴刚在月宫里砍了许多树,其中有一棵桂树,他永远也砍不倒。这棵桂树的一根树枝,就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如果吴刚再砍下去的话,那么月宫里的桂树就会枯死。”月宫里的桂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始终不能和人间的桂花相媲美。因为吴刚不肯好好地砍树,所以天上的仙树没能和人间的桂树比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以“桂”自喻,把自己比作“吴刚”和“桂树”。“嫦娥”、“吴刚”和“桂树”这三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就都是他虚构出来的。
本文链接:http://www.quarkradio.com/n/11262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