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是几号(今年春节是几号2023)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在传统农业社会形成的一套指导农耕生产的历法,它以太阳周年运动为基础,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二十四节气”是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是指导中国广大地区农业生产和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认知这个世界的重要工具,从它诞生起,就为中华文明开辟了一条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新道路。
今年春节是阳历2月6日(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13日至15日(农历正月初三至初十)。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关于春节起源有很多传说,其中春节倒计时说是最有代表性的说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春节倒计时说的由来。
一、春节的由来
中国古代一直有“年”的观念,人们认为“年”是一种神怪动物,是一种能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动物,所以人们都极力躲避它,尽量不到外面去。“年”也就是春节了。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一天晚上,只有零星灯火照映在人们脸上。后来人们知道“年”怕三样东西:红色、响声和光。于是人们便在家门口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晚上则点响爆竹、挂起红灯笼,把“年”关在家里。这样,“年”就再也不敢来了。这便是春节的由来。
二、春节习俗
在春节里,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贴春联是春节时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换新光。”这是我国人民对春节的独特习俗的最早记载,也是最能体现春节节日气氛的一个环节。贴春联也叫贴春帖,它是春联的一种,又称“门对”、“对联”。它是贴在门上的一种对联。
三、春节的意义
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最初的“年”只是一种动物称“兽”,与四时五行有关,《夏小正》载:“以土牛祭岁”。后因民间信仰及有关习俗把一年四时的第一个月—腊月称为“岁首”,1月1日为新年的开始,故称春节。
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把正月初一叫做春节。从年三十晚上守岁开始,到初一早晨吃饺子为止,有的地方吃汤圆或者元宵,春节的主要活动都在过年期间进行。
春节俗称“过年”、“元旦”,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四、春节的起源
这一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一个9岁的小男孩给老人一点食物和钱就走了。晚上,年又再次来到这个寨子里。看到人们都往山上逃去,小男孩也赶紧跑上山去。就在这时,“年”突然窜到村子里来了。他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外有人烧柴、有人挑水、村内的灯笼也特别多。小男孩明白了“年”怕火光、烟和红色。他一边喊:“别过来!别过来!”
五、春节饮食习惯
1、春节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饺子过年”之称。据《淮南子》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合欢扇”,即用来包裹药物做成的小圆饼。
2、春节吃汤圆,寓意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在南方一些地区,每年春节的早上会吃汤圆。
3、春节吃年糕,的谐音是“年高”,寓意着人们工作生活一年提高。
4、春节吃鱼,取“年年有余”之意。
5、春节吃年糕,象征生活节节高,是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和希冀。
6、春节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舍药救活百病之事。
7、春节吃饺子有“更岁交子”的意思,是说新年要交好运。大年初一要吃饺子(交子)
8、春节吃面条意味着“吃剩”(有余),也有年年有余(余)的意思。
9、春节吃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10、春节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惯;南方人则有南方人的口味。
本文链接:http://www.quarkradio.com/n/112601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