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婚嫁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运行到黄经270°(即指东经165°),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因此每年的冬至日距离我们约为365.25天。
冬至也是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纪念的节日。冬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冬至在古代民间有“至九”的说法。但由于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此至今仍有一些人对此有所怀疑。
其实,这只是民间对节气和历史传说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而已。至于“数九”这个说法,则是依据冬至后每九天增加一日作为“数九”来计算的。冬至后每九天增加一日,形成“九九”之数,所以称为“数九”。
我国古人把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来庆祝。古人认为,在冬至这天如果天气晴朗,则该年冬季较暖,反之较冷。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在冬至日晴则倒春寒。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1.冬至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则源于东汉末年。《荆楚岁时记》云:“冬至,食扁饺,曰‘冬至饺’”。饺子源于“娇耳”。《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冬至前后是举行朝会的大好时机,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人们为了不耽误耕种,就用面捏成人或动物的形状吃饺子。这种习俗是因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末年冬至日正值腊月时节。张仲景从朝廷告假返乡途中,看见人民被冻的饥寒交迫、皮骨相连、相互压裂。他看到这种情景心中不忍吃下了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包成的“祛寒娇耳汤”后对乡亲们说:“当此之时,大家以羊肉为食,羊肉是热的能祛寒;娇耳汤又有人参等药材滋补身体,谁还吃冻疮饺子啊!”人们吃了他包的“祛寒娇耳汤”后果然浑身暖和,两脚也不冻伤了。
从此“祛寒娇耳汤”就发展为饺子。人们吃了饺子以后会驱除寒气、补充体力、保健身体。

2.冬至夜要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这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汤圆,又叫汤团、圆子,“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在江南水乡,每年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粉果,有的还将糯米粉揉成面团,用各种果料做馅,包成一张张圆子,煮熟后吃个底朝天。北方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是北方人过冬至必须吃的传统食物。这一天,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做各种馅的饺子来吃。在古代农业社会里,食物短缺是常见现象。人们将冬节圆作为新年食品来庆祝。后来逐渐形成了“冬至大如年”的观念,也就是过年了。过去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有“冬至大过年”之说。民间流传的歌谣是:“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糖瓜粘……”据说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它象征着团圆和吉祥的意思。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3.吃冬至面

冬至吃面,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民间有“冬至不端面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在北方,有吃冬至面的习俗。古人认为吃了冬至面,可以达到祛寒娇耳汤的功效。因此,在冬至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煮“娇耳汤”食之。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辛香调料煮汤,然后把面捞起拌匀即可食用。
东汉时期,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在医馆被冻得耳朵都坏了。于是他叫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将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献给乡亲们吃。
人们吃后,觉得浑身暖和,病情也就痊愈了。以后,每逢冬至日吃饺子以示纪念。在湖南长沙、湘潭等地,还流行冬至吃羊肉“补冬”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气候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人的身体处于内冷外热的状态中,吃羊肉可以起到一定的驱寒保暖作用。

4.冬至吃馄饨

冬至吃馄饨源于三国时期,那时,北方人去南方工作学习,为防止水土不服,他们就包一些馄饨带着,并把它当作壮行果食用。现在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已传到南方各地,但北方人在冬至仍然爱吃饺子。相传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他看见百姓深受冻饿之苦,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棚子,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给百姓食之,人们吃了“娇耳”,觉得浑身温暖、精神振奋。从此,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还有的地方则是吃年糕,据说也是为了取“年年高”的吉祥之意。但今天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馄饨已成了全国统一的习俗。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5.冬至日放纸鸢

冬至日放纸鸢,是旧时民间的习俗。纸鸢也称“纸鹞”、“鹞子”,为中国古老的玩艺。相传最早的风筝是黄帝发明的。这一天黄帝看到人间的人们都穿着厚厚的衣服,冻得直打哆嗦,就命人用竹子做了一架风筝,让人们在冬天也能出去运动。所以这一天叫做“冬至”。人们为了纪念黄帝发明了纸鸢,就把“冬至”定为了放纸鸢的节日。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有冬至日放纸鸢的习俗,但其玩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在地上铺上纸或布,将风筝放于其上;也有的人在空中画一直线,将风筝放于其上;更多的人则是聚在一起比赛放风筝。在放风筝时还要口唱歌谣:“十一月一日冬至节,娃娃们把风筝拿……”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诗描绘了当时孩子们在冬至日放风筝时快乐欢快的景象。冬至吃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那时候的医圣张仲景发现用面来包饺子可以祛寒。后来人们逐渐学着包饺子来祛寒。到了唐朝的时候,人们就有在冬至吃“赤豆粥”以驱邪避疫的习俗。

本文链接:http://www.quarkradio.com/n/11250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