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国古代干支纪日法)
天干地支纪日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历法。也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纪日方法。据《尚书·尧典》记载,帝舜“以历象天象,以律历取物”。历是推算节气和时间的工具,干支纪日法则是中国历法体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种“天象历数”相结合的纪日方法。
天干: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未)…..。它与干支纪日法相比,只有七个字:子(乙)“午”日,丑(酉)“巳”日,寅(亥)“卯”日,巳(申)“辰”日,午(未)“未”日,申(酉)“戌”日,亥(戌)“子”日。它与天干地支纪日法相比少了一个字:寅(亥)“未”日。地支:子1-12;丑1-13;寅1-14;卯1-15;辰1-16;巳16-18;午17-19;未18-21;申22-23
1.干支纪日法中,年是指365天(闰年366天),月是指28天(闰月29天),日是指1个月的30天,时是指24小时,即公历1年12个月。
2.干支纪日法是以天干为主,如丙午日,天干为丙,地支为午;天干地支相配,不相冲即不相害,天干地支相配,必有一字与此相对。如甲子日,天干为甲,地支为子。天干甲和乙相见了一次。再相遇时,就是丙和戊相见了。这种情况在干支纪日法中是没有的。天干地支相配时,也不能相害或相刑。如甲为寅,癸为巳;甲为巳则为酉;甲为酉则为子;甲为子则为丑;甲为丑则为寅。
3.天干地支相配是根据地支的形态来搭配的。如子、午、卯、酉四字配对后,所出的字与天干对应;寅、巳、辰三字配对后所出的字与地支对应。
4.天干地支相配和地支与天干相配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地支会影响到天干的位置,如“午”和“未”是相配的。“午”在天干中属于火,它本身又属于火类;“未”在地支中属于水,它又属于水类,因此就产生了一定的相克关系(火克水);再看它们与天干配时所产生的结果:子+午=寅;丑+巳=卯;卯+午=辰;辰+未=申;申+巳=酉;酉+未=戌;未+午=亥。
5.干支纪日法中所用的天干与地支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组合关系,这二者之间并没有联系或作用关系(天干与地支只是一个组合关系)。比如:甲、乙、丙、丁四个天干与十个地支相配就产生了10种关系: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甲子日,天干是甲、乙、丙、丁四个字,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四个字。按照天干地支纪日法来说,子就是乙日的地支“午”。那么我们看:甲子日就是乙日的地支“午”(即天干中的甲);甲午日就是丙午日的地支“未”(即天干中的丙);甲子日就是丁午日的地支“寅”(即天干中的丁);甲午日丁就是戊午日的地支“卯”(即天干中的戊);甲子日丁就是庚午日的地支“辰”(即天干中的庚);甲子日癸就是辛午(即天干中得辛)。如此类推,地支只有七个字。这与我们常用十地支来纪日法相比,少了一个字——丑。
6.从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可以看出,干支纪日法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按天干配地支,天干配天干,地支配地支。
二是只用于六十甲子纪年法之中。因为六十甲子纪年法只有十组干支,与天干地支纪日法相比少了两个字。这就与我们常用的六十甲子纪年法相比少了一个字——“戌”,因此六十甲子纪年法只能用于六十年一循环一次(即不重复)之年表中。而六十甲子纪年法所对应的干支纪日法则不同:如甲+癸=戊;乙+辛=庚;丙+壬=壬等。
六十甲子纪年法所对应的天干地支也有两个特点:一是不以月为单位;二是不以日为单位。因此六十甲子纪年法所对应的干支纪日法只能用于干支纪年之中。
7.干支纪日法在中国古代历法中被广泛使用,其目的是为了方便记日。同时也是一种古代纪年方法,可用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活动之中。例如:公元前516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
2.干支纪日法中,一年有360天,其中10为闰月,2为闰年,3为平年。
比如:农历十二月初一,是一九年的第一天,一九年共十个闰月份,每月有两个月,正好是两个闰月,一年有365天(十个闰月中4为闰年)。因此十二月初一这一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腊月初一。这样在农历十二月初一这一天,就可以按天干和地支进行纪日了。
但是农历历法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平年和闰年的问题。如果全年的平年是365日,那么这个季节的节气和地支也必须与其相对应。比如:农历一月,这一天是立春;二月,这一天是雨水;三月,这一天是惊蛰;四月,这一天是谷雨;五月,这一天是芒种;六月,这一天是夏至;七月,这一天是小暑;八月,这一天是立秋;九月,这一天为寒露;十月,这一天为立冬。以此类推。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那就是每年的冬至以后都会有一个月叫“闰月”。比如说:2021年的冬至在6月21日左右(冬至日);那么2022年的冬至就在10月5日左右(冬至日)。这样农历每个月就有四个月多出来了。我们把这样的情况叫“闰月”。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干支纪日法中的十天干和十地支如何纪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干支纪日法》中所说的“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
根据《干支纪日法》中所说:“甲子日为春,乙丑日为夏…乙卯日为秋………戊辰日为冬………丁巳日为夏………戊申日为春………己酉日为秋………戊戌日为冬………”
我们可以看出“甲子日”和“乙丑日”都是春季的月份;“乙卯日”和“丁巳日”都是夏季的月份;“戊辰一日”和“己巳一日”都是秋季的月份;而“戊申日克地支之辰”和“己酉日克地支之辰”则都是冬季的月份;“庚午日克地支之辰”和“辛未日克地支之辰”都是春季的月份;而“壬戌日克地支之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癸亥日克地支之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庚辰日克地支之辰(农历七月三十日)…壬戌日克地支之辰(农历七月三十日)………戊申日生而己酉日克地支之辰(农历十月二十四日)……………甲辰日生而丙午日克地支之辰戌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癸巳日生而庚寅日克地支之辰戌夜………戊申日生而丁巳日克地支之辰戌亥………
3.干支纪日法中,六十甲子纳音干支纪日法为一种干支历
它是以六十甲子为基本单位,由天干和地支按特定的顺序互相配合而成的。其中,天干有十二支,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个。根据这些天干地支相配的不同,可以组成干支纪日法。也就是说,根据六十甲子纪日,以年为周期,以十二个月为周期,循环排列起来,形成干支历。
在天干地支纪日的基础上,天干和地支又根据天干地支相配的顺序互相组合而成六十甲子纳音干支纪日法。这种纪日方法称为纳音干支纪日法。它与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日法虽然不是同一个体系的概念,但却有很多共同之处,其核心部分是六十甲子组合而成的六十甲子纳音干支纪日,其基本单位为60天干和60地支。
本文链接:http://www.quarkradio.com/n/11248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