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多少号(中国古代的春节习俗)
农历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历法,是根据黄赤交角的变化和节气来计算时间的。古代中国人民将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分为24等份,每等份为360度,每一等份为365.2426天,多出了0.2426天。每一等份为365.2426日,即一个回归年。
根据此计算方法,我们知道了农历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我们把每年的农历初一称之为阳历的“元旦”,阴历正月初一称之为“春节”。
春节一般指农历新年。它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春节期间,中国民间存在着祭祀祖先、守岁、拜年、吃年糕等习俗,部分地区还有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
除夕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一日,又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除夕是除旧迎新的日子,也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从这天起人们开始庆祝新年的到来。
一、春联
春联,也称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起源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桃符。据《后汉书》记载:“桃符宜室宜家”。中国古代人民为了避邪、求福,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用来镇邪。后来就逐渐发展为用纸做的桃符,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春联一般用红纸书写,贴在门上可以驱凶避邪,给人以喜庆欢快的感觉。红色代表吉祥,春联以其喜庆的红色象征着吉祥和平安。中国民间在春节时有吃水饺或馄饨的习俗。据说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不肯为病人开药而献爱心。
二、年画
过年,人们除了要穿新衣、放鞭炮之外,还要挂灯笼,贴春联。贴春联的历史也很悠久了。古代“桃符”,也就是贴在门上的对联。据《后汉书》记载:“桃符其形如长尺,上画神荼、郁垒二神。”后世人将“桃木板为门状”的春联称为“桃符”。
春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人们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春联的形式多样,有五言、十四言,甚至更多。
五言:上联写新春祝福语或吉祥语;下联写新年的愿望;横批是“福星高照”。
一般来说,中国人都喜欢用五个字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
比如:“恭喜发财”、“年年有余”、“猪事顺利”等。
三、爆竹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声”。
一般指用竹子做的长鞭,点燃后可以发出巨大的声响。相传起源于古代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在《西游记》中也有关于爆竹的描写。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因其最早出现在唐朝(公元618-907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句中而得名。爆竹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爆竹声文化在新世纪的延续,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除夕之夜点响爆竹以示庆祝,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在春节晚上或初一凌晨燃放爆竹,有驱散年兽、辞旧迎新之说。宋代苏轼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四、“压岁钱”
压岁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鬼,保佑小孩平安度岁。在民间,每当新年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张贴春联,燃放爆竹,以驱鬼避邪、欢庆新年的到来。“压岁钱”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压岁钱最初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可不管是长辈还是晚辈,谁收到了我们小孩子给的压岁钱都会欢天喜地,喜笑颜开;而现在孩子们收到的压岁钱一般都是交给家长保管。关于“压岁钱”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叫“祟”的小妖怪,它每到除夕就出来害人。有一家子叫做“岁”和“祟”搏斗了几天几夜之后,岁终于将“祟”制服了。
五、饺子
饺子又称水饺,古称娇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过年时人们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过年吃饺子的习俗源于中国人的吃节食文化。早在明代,饺子就已成为“年节食品”。过年吃饺子成为一种习俗,至今在中国北方仍有“初一饺子初二面”的说法。
除夕晚上,一家人吃过年夜饭,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等待十二点的到来。这时鞭炮齐鸣,气氛热烈而祥和。
十二点整钟声敲响的同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相互拜年祝贺。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装进红包内赠送给孩子们,这也是中国人最看重的压岁钱。
有些地方还有除夕吃水饺的习惯:取其更岁交子之意;或说用羊肉和韭菜做馅,因为羊肉属阳,韭菜属阴;也有用馄饨子或饺子做成“元宝”状,以示发财。
六、年夜饭
年夜饭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晚宴,俗称“年饭”,亦称“团年饭”。通常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有一家之长的意思,也有一家老小团圆的意思。
年夜饭历史悠久,其形成与人类文明同步。早在西周时就有“除夕”之说,《诗经·周颂·清庙》中说:“岁至夜半,万鬼皆出”。到了唐代,年夜饭就有了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后历代诗人也都在除夕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到了宋代,年夜饭已成为一家人团圆的象征。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除夕时,各以羊肉、牛肉、鸡肉、鱼肉为羹……曰‘团年饭’。”随着时代发展,年夜饭的形式也发生变化,有条件的家庭开始讲究吃海鲜美食。这也是一种流行于南方沿海地区的饮食文化,因其有丰富营养且口感鲜嫩可口而深受人们喜爱。
今天你会准备多少盘菜呢?这些都是很常见的食物哦!
关注我吧!
每天一个小知识
七、元宵花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者,善也,宵者,夜也。元宵灯会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到宋代发展成了灯市。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自三更至五更,家家灯火不绝。”元夕灯火是从深夜到五更天结束,共七个多小时。明代北京元宵夜张灯结彩,成了灯的海洋。清朝时有诗为证:“灯火辉煌照城郭,笙歌喧阗到半夜。”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正月十五闹元宵已经成为民间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夜晚人们要走出家门看花灯、猜灯谜、放焰火等活动。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月圆之夜是一个特别吉祥和美好的夜晚。所以在古代人们就有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赏月、猜灯谜的习俗。每逢这一天夜晚都要点燃花灯、吃元宵、赏花灯等活动来庆祝。元宵节除了观花灯之外也有舞龙舞狮的习俗
本文链接:http://www.quarkradio.com/n/11242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